山东大学2021年111思想政治理论(单考)考试大纲

懒人考试网    来源: 懒人学习网 思想政治理论      2024-02-18       本文受益:      

全国各省市学校资料平台信息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贵州 广西 吉林 辽宁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西藏 海南 黑龙江
云南 四川 湖北 河北 山西 山东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安徽 河南 湖南 广东 内蒙古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懒人学习网小编分享山东大学2021年111思想政治理论(单考)考试大纲,供大家考研备考参考!
111思想政治理论(单)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形势与政策约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4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20分(20题,每题1分)
  简答题 20分(4题,每题5分)
论述题 30分(2题,每题15分)
材料题 30分(2题,每题15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点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自由与必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及其尖锐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及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议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得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4.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额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3.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5.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4.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3.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设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三、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去年11月-当年11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学习文档  http://news.lazyedu.cn/doc/
懒人考试网    懒人考试网    news.lazyedu.cn             [责任编辑:懒人考试网]
懒人考试网 |   学习文档 |   考试专题 |   懒人高考网 |   懒人中考网 |   继续教育网 |   专题列表 |   教务管理系统 |   高考成绩查询

  懒人考试网手机版   免费学习门户 备案号:赣ICP备13004862号-3 雨竹林考试网手机版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4 懒人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